我的印象裡「告白」是因電影而造成話題,小說和電影在台灣都賣的不錯,記得當時也想去看電影,但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選擇了「惡人」,不過電影海報中的松隆子,讓人很難忘,冰冷無感,令人顫慄的恐懼,完全沒了日劇裡青春俏皮的形象。

More about 告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湊佳苗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譯者:丁世佳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版社:時報出版

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出版日期:2010年10月15日

 

告白.jpg

 

有了「惡人」的經驗,覺得要先看電影再看原著,才不會對劇情無味,由其這種推理驚悚的故事,可是錯過了電影上映,也不想去看網路版(誰教我對網路翻譯很挑剔),還是等圖書館有了DVD再看。

第一章非常精彩,森口老師一氣呵成的扮演老師、被害家屬及復仇者的角色,有條不紊平舖直敍的告白,卻足以讓全班學生及讀者膽戰心驚,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恐怖的事。故事開始就讓人不得不繼續看下去,老師的告白像小小的引信,點燃之後未知的爆發力讓原本預計花2~3天讀完的我,竟然在一個晚上就K完了,也好難想像湊佳苗原來是個家庭主婦,怎麼腦袋裡會有這麼精彩的故事。

也許我早已渡過那所有人都對不起我的晦暗青春期,對於三個學生的告白,我有點抓不著感覺,但是作者書寫母親的部份,我很認同。

三位母親雖是不同典型,但我相信很多母親都同時擁有這三種心思。

森口老師代表的是如果孩子受委屈被欺負時,作母親的都會想要討回公道,雖然不致於以暴制暴,但總會想得到公平的對待,社會上可以白冰冰、白玫瑰運動或支持死刑等為代表。

直樹的媽媽代表的是過份望子成龍又寵愛孩子的母親,當孩子無法達到心中的理想,為了孩子好於是轉而尋找孩子另項優點,反而適得其反。我也遭遇過,兩個孩子各有長處,所以誇獎的方式不會一樣,但久了小孩也明白彼此的不同,也會互相嫉妒,雖然在我眼裡各有各的好,但孩子只會感受他們自己沒有的優點,這是作為母親要小心的功課,本意是為鼓勵孩子,有可能會被誤會成偏心或看扁了孩子。

修哉的媽媽代表的是無法接受計劃外的孩子,於是選擇抛棄。修哉的母親當然是太過極端的例子,但我覺得在沒有準備好當母親時意外有了孩子,只要想到自己未實現的理想或計劃時,不免有怨懟,也許偶爾會想如果沒那麼早生就好了,由其現代女性教育程度高,工作能力強,結婚生子變得沒那麼首要,有這種心情的女人一定不少,這讓我想到最近一部韓劇「相信愛」裡面,那位懷才不遇的博士媽媽,無法安於在疼愛她的丈夫羽翼下生活,總想在專業上實現她人生的意義,不甘於為某某的妻子、媽媽、媳婦,那心情跟修哉媽媽是很類似的,但我對於修哉媽媽毫無母愛的表現,也覺得匪夷所思,難怪會有這樣冷血的孩子。

直樹媽媽是極端寵愛孩子的典型,修哉媽媽是極端無愛的典型,森口老師身為母親,似乎是比較正常的,但若以身為老師的職責來看,確是極端恐怖的一種,孩子惹到這種老師恐怕日子很難過吧!所以看到最後我只有一個感覺:森口老師瘋了!

「告白」把人性自私的一面極端冰冷的呈現,看的時候痛卻不能不認同,所以我的感想是:好可怕的故事,人,真的好可怕。看完感覺自己的心腸都變硬了,這書應該要在明亮的時節,心靈清透的時候看才好。

這本書拿在手裡感覺很輕,讀完後才知道手上的重量不是重量,心裡的沉重可是探不到底的,難道這是出版社的小心計嗎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晴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